三年期的国债仅存了半年,结果还是忍不住提前赎回买入基金,而且还为此付出了一点儿“违约金”。刚踏上职场的顾小姐向《第一财经日报》描述了她个人从“债民”到“基民”的经历。
她在去年下半年购进了一笔三年期国债,利率为3.39%。她原本想,国债没有利息税,也不像买股票、买基金那样操心、劳神,比较符合自己这样“上班族”的实际情况。
她十分清晰地记得,一位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其实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可以买点同期发行的新基金。但思考再三后,她还是坚持原先的观点,购进3.39%年利率的国债。转眼过去了2个月,顾小姐忽然发现原先在她买国债时发行的新基金“日涨夜大”,而根据规定,如果提前赎回国债,不仅需要等到买入时间的半年后,而且也要支付一点违约金。结果,在“熬”过6个月后,顾小姐还是毅然结束了十分短暂的投资国债的历史,转投“基民”大军。
总结过往那短暂但并不成功的国债投资经历,顾小姐还是有了“深刻”的体会。比如,在投资各种类型的产品前,还是要多多研究各种理财产品的特性。她拿最近发行的300亿元规模的2007年凭证式(三期)国债为例,这批国债3年期的年利率是3.66%,只比去年利率为3.39%的国债高出27个基点。顾小姐计算过,在这两批国债发行期间,银行利率已经提升过一次,这次发行的3.66%利率的国债收益,如果算上加息因素,已经接近了去年3.39%利率的国债收益。同时,目前在银行渠道销售的“打新股”或者保险类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也在3%以上。而且,从流动性考虑,把钱“死”押在类似国债这样的冻结时间较长的投资品上,显得并不合算。
现在,顾小姐对于基金投资也有自己的初步理解。与国债投资相比,基金的确有取得较高收益的可能,但这往往又是建立在自己能否承担相应的股市波动的基础上的。同时,当初放弃国债投资主要是因为国债流动性不好,而且收益也太少,但国债投资所追求的收益安全性,还是让顾小姐自己记忆深刻的。她现在的总结是,作为个人金融资产的一部分,无论是国债、基金等,还是要经常进行对比、权衡,尤其是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规划。在个人的资产组合之中,有一点固定收益产品,她觉得还是应该的。这至少可以给自己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有一笔确定的现金流。对于基金投资来说,顾小姐认为还是要立足于长期角度来观察。
另外,在基金的资产组合中,其实也隐含了国债部分,比如那些非纯股型的基金。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基金门类目前还不是很丰富,但如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纯股型、偏股型、偏债型、指数型等品种中构造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基金组合,同样是能达到个人资产合理配置的目标。(谢潞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