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电(徐潇)今日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已成功实现由“大一统”银行体系向现代银行体系的历史性转变。
报告称,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以“一行三会”为主体的央行管理体制初步确立。与三十年前相比,中国银行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机构种类更加丰富,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相较于一九七八年,三个数据指标可以体现中国银行业发展:资产总量从不过数千亿元人民币增加到超过五十万亿元人民币,增长逾百倍;不良贷款利率从三成左右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八左右;资本由负值变为目前百分之八点四左右的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截至去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八成。
其中,股改国有商业的成长更为显著。已股改国有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仅百分之二左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资本充足率达到百分之十二左右。
报告指出,三十年来,中国银行业提供的贷款基本满足了社会的资金需求,信贷结构和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银行业之所以取得质的飞跃,得益于三十年来始终相伴左右的银行改革。
首先,体制改革奠定组织机构基础。中国银行业从只有央行一家发展到拥有近万家法人性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初步确立“一行三会”为主体的新型管理体制。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引进各类资本对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了银行业产权的多元化。
其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发展关键。一九九三年起中国陆续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和基本思路,并从“九五”计划的第一年起开始付诸实施,二〇〇三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着重提出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第三,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是重要部分。二〇〇五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金融宏观调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显著提升。(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