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输出:或是一剂治本良方
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平衡的作用微乎其微。对于中美乃至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应以资本输出置换贸易顺差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7年1-11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2381.3亿美元。由于高额的贸易顺差,各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此起彼伏。
对此,李稻葵指出,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平衡的作用微乎其微。对于中美乃至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应以资本输出置换贸易顺差。
李稻葵采用中美两个家庭的经济模型分析之后指出,中国家庭的储蓄过剩,当前处于储蓄大于投资的阶段;美国家庭则处于消费高、储蓄低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分析,中国储蓄相对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过剩,可以不完全用贸易顺差的方式来体现,而通过中国家庭以某种形式去购买美国的资产,将自己的过剩储蓄(在满足了本国投资需求的前提下)投资于美国资产的机制来化解。
目前,中国大量的储蓄一部分由占GDP总量45%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消化,另一部分是以剩余产品的形式输出到美国。高达45%的投资,必然会带来大量匆忙上马的项目,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和浪费;占GDP总量5%的贸易顺差,又会使贸易伙伴产生种种政治不满。
换一种思路考虑,或许可以适当降低中国的投资比例,将剩余的储蓄以资金的形式输出到储蓄不足的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去接手美国及其他国家家庭的资产,以此也可以弥补中国资产的相对不足,减轻中国资产市场的泡沫压力。
以股市为例,中国股市目前的市盈率已经高达50倍,而美国则在10倍以下,这是再好不过的例证了。
沿着这个思路,中国的资金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对中美而言,都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对中国而言,可以增加百姓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回报,同时也分散了投资的风险。
对美国而言,在来自中国等国外的资金接手后,美国家庭的资产能够适当变现,维持一定的消费和生活水平。同时,中国资金进入美国市场,也能适当缓解美国部分产业的萎缩态势,使得美国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能够得到资金的补充,从而维持美国经济的繁荣。
2008:提高劳动者收入很关键
对于2007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不少专家都认为相当出色:消费增长率超过了GDP增长率,消费不足有所改善,农民收入增速多年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速……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2007年中国全年GDP增速将达11.8%,通胀率为4.7%。
但中国宏观经济依然存在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消费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高、出口贸易顺差过多、通胀率在抬头、股票市场泡沫形成等。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短期问题是通货膨胀,长期问题仍然是消费不足、出口比重过高。
展望2008年的宏观经济,通胀率或将在2008年中出现高峰,年中后逐步下降。GDP的增速也将是如此。由于国际经济走缓,国外对中国产品需求下降,预计2008年的贸易顺差也将有所减少。
对于启动消费、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这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二是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目前,中国处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较低时期。一次分配中如果劳动者收入比重较低,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国最终消费比重不会很高。因为资本所得、政府税收基本上是不会直接用于最终消费的。
李稻葵指出,政府以及各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或推动劳动者收入比重的上升:
第一,创造鼓励全民创业的氛围,鼓励微型企业的发展。创业企业、微型企业的发展,本身起到了弥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别的重要作用。创业企业、微型企业的所有者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创业企业、微型企业较活跃的国家,收入分配往往比较合理,社会比较和谐,经济比较有活力。
第二,鼓励一些经营有方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为其职工分红,推动职工适当持股的新制度,从而增加劳动者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第三,适当降低政府收入比重,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税收负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税收快速上升,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政府的收入比重稳步上升。从当前情况看,适当地减税可以帮助扭转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的趋势。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