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十多年来每到年底中国都会举行中国经济工作会议,调整发展策略,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地运行,今年也不例外,昨天也就是12月5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中间有些新的提法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今天我们就请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贾康先生,我知道当这个会议闭幕之后肯定有很多的点值得您去关注和研究,跟我们先说说一个比较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贾 康:总的感受就是在政策的思路和框架上有一定的调整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新的提法:“一防”变“两防”)
李小萌:中间有些新的提法,我们也概括了一下,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我们看一下。由一防变为两防,以前我们的提法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演变为过热,现在增加了一个,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增加这个提法背后的用意是什么?
贾 康:我们如果解读这样一个表述,可以这样来看待,就是我们的决策层认为有必要更明确地把防止通货膨胀问题提得进一步鲜明化,因为原来理解的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它隐含的一个逻辑是经济里面有通货膨胀的苗头和压力,至少有这样的迹象,现在进一步地把原来说的一个防止再加上了一个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防止它转为明显地,不再是温和的,或者说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从政策的角度上说就是要把这个调整的力度适当提高了。
李小萌:防止价格从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什么是属于价格的结构性上涨?
贾 康:价格结构性主要强调的是在很多相关的物品里面,由某几种或者某几组或者某些特定的商品,它的价格上涨得特别大,带动了整个物价水平,但是它不是一个比较均匀的,各种物品大致齐头并进的一个上涨局面。去年大家注意到猪肉价格上涨是一个很重要的所谓结构性上涨里面领跑因素,另外在统计上看粮食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回过头来看,粮食猪肉价格的上涨,如果不是都被中间环节,把好处拿去了,如果这样一个判断成立,我们也可以知道,农民在这里面得到很多实惠,生产粮食提供生猪的农民,他会通过价格上涨提高收入,这又有好的一面,但是对于很多消费者感受到消费品价格来说,增加了他的压力,政府就需要在这里边适当地掌握。温和一点的物价上涨不构成大的威胁,一旦不温和,就会出现对于社会生活来说冲击性的因素。
李小萌:可不可以理解为结构性价格上涨是相对可接受的或者相对良性的?
贾 康:不能那么说,结构性上涨如果总体的物价表现没有特别居于高位的情况下,有可能把它调回来空间,如果我们认清它是一种结构性物价上涨,而且我们有意要把它调回来,相对而言比普涨调节的力度可以设计得稍微柔和一些,难度实际上要小一些。
李小萌:调节成本低一点。
贾 康:也可以这么讲,你的术语很专业,宏观调控也有成本的,如果是结构性上涨,我们反应比较快,措施比较得当,是有可能把它调回到不那么严重的物价上涨局面。
李小萌:所以控制在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具体又说到防止是个动词了,具体会怎么做?
贾 康:您一定是中文系毕业的,防止实际上我们解读就是,现在并没有已经转入全面的或者说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已经要把防止通货膨胀的问题摆在我们宏观调控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充分重视起来。
李小萌:我知道对于经济学家来讲,特别抗拒就是做准确的、具体的预测,但是我们就是想问,比如说明年基本的消费品或者房价究竟会是怎么样趋势?
贾 康:我可以说现在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做出这样的判断,但是从现在的一些迹象来看,还是有可能通过一定的调控,把消费物价的上涨势头遏制下来,但是还要看今后一段时间政策运行效益的体现,是不是能够基本上符合原来的操作思路。另外大家特别关心的房价,现在关心这个问题的各方面人士注意看一下具体的数据,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我们现在得到很多信息,有不少地方原来房价是不断上升的,现在开始稳下来,甚至还有稳中有降的地方。
李小萌:或者我们从政策说到生产、流通、消费整个每个环节都需要做些什么来实现这个第二个防止?
贾 康:可做的事情当然是比较综合配套的事情,在我们的宏观管理部门方面要运用货币政策,另外要以财政政策来配合。另外在结构方面要运用财政政策和其它的一些产业政策、技术经营政策来有效增加这种市场需要的产品,就是增加有效供给,一个是抑制流动性过剩这方面的总量调控,一个是增加有效供给方面的结构调控,经济学上叫一个是需求管理,一个是供给管理,结合在一起趋近于总供需比较平衡的状态,也趋近于结构上比较优化的状态,这是应该值得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