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股市普跌,上周美联储大幅降息,欧美及亚太股市就全面回升,这既表明美国货币政策举措对全球股价短期升降的较强影响力,也表明在美国,基准利率手段比国债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稳定股市投资者心理的即时效应。由于我国银行和信用社早已有存贷款利率自主浮动权,因此央行基准利率升降对商业银行利率引导,所起作用已不断减弱,银行和信用社早已根据当地资金供求和期限来自主决定贷款利率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来说,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已比基准利率调整对股市更具持久的影响力。
我国时点上广义货币供应量构成,可分为企业支票类活期存款、定活期储蓄存款、信用卡存款、流通中现金、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可背书票据等。流通中现金已在货币供应总量中占较低比例,因此分析一特定时期货币供应量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主要看企业活定期存款增速及储蓄存款增速。
现在是经济繁荣和高涨期,企业盈利多,企业活期和定期存款都偏快地增长,由此形成的商业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相比最近20年里都是较高的,也即是时下很流行的金融语言“流动性过剩”。我国要控制物价,对于农副产品价格不应过于人为压低,副食品涨价收益主要归于种地农民,让农户多得收入符合国家分配政策,刺激消费也需农民增收。日本和韩国宁愿让本国城市居民长期承担很高的副食品和粮食市价,也始终拒绝进口美、加、澳等国农副产品平抑国内市价。因此当前我国调控和干预价格的重点应是煤电油运及公用事业、教育医疗收费等领域价格。
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能准确地反映投资规模到底是过大还是不大。现在统计部门单公布消费价格指数,这对于宏观决策科学化是一大缺憾。因为价格统计权重是以恩格尔系数为基准,消费价格总水平紧跟着权重独大的粮食和副食品价格涨跌。而过去一直公布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而能更准确地反映投资和信贷到底膨胀了没有,以及对其控制的力度该有多大。
如果承认投资规模偏大和GDP增速有些偏快,如果承认银行体系确存在流动性过剩,那么就应该承认企业活期和定期存款,尤其是垄断行业大型国有企业存款,在货币供应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过高,通过紧缩投资来适当减少垄断企业存款,进而使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减慢,对稳定经济金融不无积极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的熊牛市态势,大体取决于货币供应总量增减。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对象是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不能过于紧缩货币供应量,以使股市价格下滑过多。尤其是我国个人投资者开户已达七八千万,目前这个群体中消费开支的多少,主要决定于从股市投资中预期能盈亏大小,纸上财富的变动已关联着全国消费需求大小,而不再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城市消费支出主要决定于工薪收入增幅。如果股价下降或低位徘徊,将意味着这部分庞大群体的消费开支紧缩,这与国家扩大消费维持经济持久增长的总方针有些相背。
但是,现在普遍都承认国民经济已有从偏快向过热演变的风险,如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那么股市可能就因信贷增量和货币供应总量缩减,也许不能像2006、2007年那样出现持续上涨的势头,这要看国家的调控力度。既不能过于紧缩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又要适当关注煤电油运等供求关系和价格态势。因此,今后我国股市运行将与政府的货币信贷调控力度紧密相关。
1992-1993年面对金融秩序及物价有些失序的局面,国家急速地紧缩信贷和货币总量,刚萌芽不久的证券市场也随之萎缩和不振,好在那时候全国证券投资者的开户数远少于现在,对消费的影响当然也小于现在。现在国家积累了更多的调控经验,到底应实行微调、中调或大调措施,将直接影响到股票债券的市场估值水平,进而影响到全国七八千万证券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购买力,因此,管理部门要把握好适宜的金融和财税宏观调控力度,否则可能带来某些副作用。(胡夏兰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