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身具备的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两会前夕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金融;杂判愕钠笠抵皇且怀「忻啊!
这位全球最大空调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告诉本刊记者,格力经过10年攻关,在国内空调企业率先掌握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变频空调技术。目前,格力正在和日本大金合作,联合研发全球第四代变频空调技术。
董明珠说,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不怕危机的冲击,金融危机反而是优秀企业市场扩张的机遇。目前变频空调正在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产品,由于格力掌握全球领先的变频空调技术,目前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上正处于全面进攻的阶段。
2月18日,格力与日本大金宣布全方位战略合作。而引人注目的,是格力在两家组建的全资企业中取得控股地位,这在日本家电企业对外合作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格力的“底气”来自哪里?董明珠的解释是:“我们已经打破了国际家电巨头的技术垄断,况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巨大市场。”她断言,中国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因为这场全球金融危机而进一步走向世界,占领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具备全球话语权的跨国企业。
今年的两会正值全球金融;疃妊莼氖焙,《瞭望》新闻周刊在国内多个地方调研时,却深刻感受到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面前的信心,也感受到这种信心的来源,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的发展还具有许多有待激发的“能量”。
理性看待经济调整
自国际金融;⒁岳,世界各经济体都受到影响。随着中国2008年第四季度相关经济数据的出炉,一些指标不再十分诱人,于是有人开始迷惘,甚至开始疑问:中国增长的奇迹是否还能延续?金融危机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
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经济大国。而在金融风暴的浪潮中,其遭受冲击也不可避免。只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和分析。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皆提醒,实实在在认清当前所处的形势,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和遇到的困难,都是可以理解与克服的。
以去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向全球性的金融;浯吹闹苯佑跋炀褪峭庑枋账,造成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度回落。
与之相伴的则是工业部门的生产下滑。由于外需减少,工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以及对零部件、配套件的需求减少。其中,以重化工产品和轻纺产品下滑的幅度最大。工业生产需求的收缩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库存的增加,造成了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工业的收缩又带来了对能源、电力和运输需求的下降,能源消费需求下降趋势明显。
受金融;跋欤康夭推嫡庑┫讶鹊憧冀滴。目前房市持续低迷,尽管价格下降,但买卖双方的博弈还没到达一个均衡点。去年年末,汽车销量约为930万辆,与年初预计的1000万辆存有一定的差距,而2009年的汽车市场仍具有不确定性。
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受出口减少的影响,沿海城市部分企业停产或关闭,形成了农民工返乡潮。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到一个周期性调整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对本刊记者表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都是持续往上走,2003年以来是连续5年高于10%的经济增长率,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了”。他指出,这轮上升过程也是新中国建国之后最长的。
王一鸣认为,国际金融;某寤鳎蟠笄炕苏獯蔚髡姆群蜕疃,经济增长走缓的压力明显增大。
不过,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但是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仍旧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有来自于世界各国对于中国应对;俅氲脑奚停灿欣醋杂诠谧叶灾泄眯问频呐卸。
现有实力的保证
国内经济学者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预判其说不一,一种是谨慎乐观的V型,认为见底就会立即上来;第二个是U型,即要在底部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反弹;第三个是W型,将会出现震荡前行;最后一种是下得快、上得慢的“耐克”型。不过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认为,不管以何种形势走出底部,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有实力不会变。
首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纵观2008年全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连续5年丰收,总产量达到5.28亿吨;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
早在2009年年初,伴随着部分外资减持中资银行的股份,国内部分人士担心是不是外资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会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抛售。而事实证明,其减持原因主要是为了寻求自救,而中国资本市场仍旧以稳健之态成为投资者看好的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从中国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金融业资产负债表、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判断出,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
受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带动,1月份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同时,文化、旅游、教育、电讯等服务消费收入同比实现明显增长。近期钢材、橡胶、焦炭、铁矿石等生产资料价格也陆续出现回升态势。多种数据正传递出中国经济向好的信号。
其次,中国具有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充足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把这些要素叫做支撑经济发展的供给条件。
资本方面,国内有较高的储蓄率,资金来源稳定、充裕,在抵御世界金融;吹挠跋旆矫婢哂猩詈竦幕 9倚姓г焊痹撼ず等衔,我国到2008年11月底,企业和居民的储蓄总量为45.5万亿,国内银行总资产超过61万亿,资本充足率达到银行总资本的99.5%,这表明中国有非常好的社会投资的基础货币条件。
截至2008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在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的当口,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巨额外汇,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专家认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还将剧增,应该抓住当前国际大宗资源价格走低的时机,增加战略资源进口,把货币储备变成资源储备。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便是很好的例证。2月17日,中俄两国在北京签署了7个能源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公司分别签署的长期原油供销合同。根据协议,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将以20年3亿吨的长期原油供应换取中方250亿美元贷款,这也是俄方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能源协议。业内人士则分析认为,这是双方在危机下的各取所需。而中方的实力正是体现在雄厚的资本上。
同样是今年2月,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将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尽管此次合作还未尘埃落定,但却代表一种趋势。
在技术要素上,我国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此外我国的劳动力不仅供给充足,而且素质不断提升。
“三大级差”的潜力驱动
常修泽表示,中国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社会快速发展将带来多个方面的升级,而这种“级差”所蕴藏的的巨大潜力将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驱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升级为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空间。常修泽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强力推进的阶段,工业化的水平比较低,尽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3%,再加上建筑业即第二产业是48.6%,而城镇化水平也仅仅是44.9%,中国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城市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早已超过70%。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率在30%到60%之间是一个加速期,而我国的城市化率离世界平均水平57%也还有一定差距。经验证明,中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大约为1500万。有官员曾表示,相应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又需新投入1200多亿元,对市场的拉动直接而且明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城市化进程将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国1个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超过4个农民,随着更多农民变成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将大幅提升。
对于城市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小鲁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化完全可以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消费结构升级蕴藏巨大需求。伴随城市化的进程,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升级。而这将是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又一动力。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率)将不断上升,迅速增长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是购买高端、新型商品,从而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韩康认为,中国的市场可能是中国发展的终极优势。中国市场除了规模巨大外,更重要的是一个成长中的和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市场。中国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弱点,但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市场开发的优点。问题在于怎么开发市场和发动市场。如果能在社会保障方面大步迈进一点,在开发广大农村市场方面的力度更大一点,在刺激社会消费的举措方面更加大胆一点,中国经济的内需增长就完全有可能抵消外需增长下滑的损失,对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足够强大的推动力。
产业结构升级撬动总量的提升。宏观经济研究者王小广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20年到30年就是一次产业的转移和升级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产业转移到台湾等地,于是有了亚洲四小龙的飞速发展;八九十年代,产业开始向中国东部沿海转移,于是有了东部的崛起;他认为目前是中国实现产业结构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东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历史机遇。
另一方面,国家近期陆续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各自有不同的使命,但是其最终的目标都蕴含着升级之后的强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进一步撬动经济总量的提升。
除此之外,环境;ず蜕ㄉ、社会事业发展,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呱摹扒把亍
面对国际金融;,许多专家坚持一个观点:;却戳诵矶嘌暇奶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恫t望》新闻周刊在各地调研时发现,应对金融;墓讨,创新与改革再次被推到最前沿。
在王一鸣看来,2001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意味着ICT产业的垄断利润已经消失。其结果是美国的资本市场觉得高技术领域没有新的投资方向,所以大量资本转入房地产领域,进一步扩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呱碌目萍几锩!霸谡饴治;,中国如果能在技术创新上走向前列,或者至少成为走在前列的国家之一,那么中国在迈向下一个台阶的时候就会成为领航员。”王一鸣对本刊记者说。
要实现产业的振兴和全社会的进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已成为我们必须完成的课题。从国际环境看,金融;⒁岳矗鞴荚谘扒笥Χ跃盟ネ说耐揪。国外此前对我国设置的技术壁垒也出现软化,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定程度上开始放松对中国在重大装备和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限制。这对我国相关技术的引进或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机遇?萍即葱潞图际醺脑旖贫⒄垢咝录际醪等,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从国内环境看,市场的竞争将“逼迫”更多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占领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加快改革进度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呼声。今年两会前夕,根据新华网征求网民意见的结果统计,社会保障、医疗制度、住房保障等仍然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贫富差距较为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也仍然存在。
比如说,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上所述,过去养老保障主要是针对城镇正规部门的就业人员,非正规部门的城镇就业者往往与此无缘,农村中的从事非农经营活动的劳动力也不在被;し段,更不用说农业劳动力。虽然现在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占城镇比例处于一种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就其绝对水平而言,仍是一种低覆盖状态。与养老保险一样,其他社会保障项目都存在着覆盖不足的问题。
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从进一步深化改革入手,特别是要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基本保障问题,通过改革制度的科学化设计,引导社会财富和资源向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集中,进而深度拉动全社会需求,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为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记者王仁贵)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