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说:小排量何时走出马太效应?
2008年05月12日 17:38 来源:市场报 发表评论
小排量车的尴尬由多种因素:许多消费者认为小排量车就等同于低档车、廉价车,购买小排量轿车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小排量车的功率一直是“软肋”。在欧洲等国,很多1 .0L及其以下排量的微型轿车,最大功率普遍在50kW上下。而在我国夏利1.0L为39kW、QQ1.0L为38k W。由于小排量车对于厂家的利润贡献比较低,许多厂家即使知道小排量车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仍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发更高性能的小排量车。
小排量车从长期被歧视到解禁,除了放开以前不让上路通行的区域外,并没有看到更多支持鼓励购买小排量车的政策出台。对于购买价格只有三四万元小排量车的消费者,税负对他们购车的影响很大,但购置税、交强险、养路费、车船税等费用却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这也是小排量车遭遇尴尬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通俗说法就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正好与目前国内市场的小排量汽车发展现状相吻合——价格越低的产品越赚不了钱,越赚不了钱就越没有投入。
长期以来,小排量车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始终与劣质车划等号,价格成为小排量车唯一的竞争武器,而这正是小排量车产生“马太效应”的问题所在。简单的降价竞争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下降,产品品质根本无法保证。品牌营销与小排量车越走越远。(国材)
【编辑:赵婕】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