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当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摆在黄健翔的面前时,同样也有一个问题摆在了所有中国体育赛事解说员的面前。
“个性还是理性?激情还是收敛?”,恐怕没有人能轻松地给出答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种子,生在两地却长出两种形态,为什么?问题就出在水土不同。黄健翔就是这么颗水土不服的种子,他全情投入,他激情四射,起初人们还觉得他很特殊,倍加喜爱,而他结出了那样失声怒吼的果实,让人们尝到怪味道时,就会有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但试想,如果黄健翔是在为欧洲或者南美洲的观众解说,还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吗?
问题的关键在叫做“文化”的土壤上。土质有三种,“纯东方土”,“纯西方土”,“东西方混合土”。
不妨安排这样试验,看看从各种土壤中能结出怎样的橘子。第一种西方橘子,欧美国家的赛事解说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全场几乎不停顿的激情解说,进球时震耳欲聋的高声呼喊和极具个性的调侃与评论。而生长在“纯东方土”
里的呢?如吟诗般的解说,理智,舒缓,不乱方寸,不失风度,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
然而在国际化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的文化恰恰是“东西方混合土”,这就是矛盾与冲突的源头。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橘子?这是唇枪舌战的实质。黄健翔是颗早熟的种子,在他歇斯底里的怒吼中,结出的另类橘子突然掉到了人们的嘴里,有人说好吃,喜欢得不得了,有人则吐了一地,厌恶得不得了。
文化的土壤在变,新品种的橘子还会继续长出来,直到某一天,有一种橘子的味道对了大多数人的胃口,这样的新品种才能被大规模培育和种植。但如果想吃到味道更好的,就需要继续尝试,你可以满怀期望地等待,但也要准备好塑料袋。(翁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