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9日电 今日出版的《北京晨报》载文指出,最近,北京购房人预期出现逆转,从等跌变为追涨,也许统计数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先是北京公布去年平均房价首次超过上海27元,这让安心等跌的人们心中猛然一紧。随后,北京公布前三个月涨幅高达两位数,彻底击碎了人们的降价心理预期,很多人纷纷放弃观望,抢购房子。一时间,北京房价“涨声一片”。
开发商们趁机大打“销控”牌,不但十天半个月就提一次价,还像挤牙膏似的一点点放量,让购房者处于饥饿状态,既让人们相信这种涨势的真实性,更加重了追涨抢购心理。
但国家统计局新近的数据传递的却是涨幅平稳的信号。
同样是前三个月的房价涨幅,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只相当于北京市建委的一半,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对很多人来说,房价疯涨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但一个说猛涨,一个说平稳,人们不知该信哪个好。
北京市建委公布的期房预售价格受楼盘地理位置影响很大。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高价房销售大涨,则房价涨幅会特别高。在北京高档房比重大的情况下,统计的房价涨幅一直偏高,其实并不能反映同质楼盘的真正涨幅。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则是同质楼盘的涨幅,相对更科学一些。
但购房人并不都是专家,数出多门让处于信息弱势的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并有可能误导他们,直接加速房价暴涨。事实上,这次数据混乱确实影响了楼市,敲响了警钟。
虽然每个部门公布数据都有自己认为合理的统计方法,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统计数据却只有一个。多组数据很可能事与愿违,给市场带来不必要的惊慌,这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认真沟通,提供最准确的数据,最好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