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6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住房金融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有关未来市场发展的、清晰的整体框架。要开展住房战略与住房金融制度的研究!
在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住房金融体系国际研讨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程建胜博士坦承中国房地产金融的整体战略缺失。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透露,“国务院领导最近指示,要全面回顾、总结房改和房地产发展的经验,研究提出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央行高度关注房地产金融
为何央行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安排和战略如此关注?对此,吴晓灵称,世界上几乎所有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把稳定价格、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自己的政策目标。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连接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影响力十分明显。
据测算,房地产业与57个产业存在直接与间接的联系,200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1575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78%,占GDP的8.6%。吴晓灵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金融关系到金融稳定。中国房地产金融在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 %,与GDP的比率为16.75%。房地产金融的健康稳定对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至关重要。
从商业化走向兼顾政策性
住房金融对一国金融如此重要,中国目前的现状又是如何呢?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目前的住房金融业务基本是商业性的,缺乏真正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和机构。
对此,程建胜一口气列出中国住房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市场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限于一级市场,产品主要是贷款,风险主要由银行承担,没有形成分;;而且,住房保险产品比较单一,置业担保仅限于公积金贷款,个人信息不能充分共享,虽然到去年底实现银行间的共享,但城市之间仍然不顺畅。
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官员表示,目前需要拟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政策性与商业性兼顾。同时从小处着手尽快推进,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丰富住房金融一级市场的产品,如固定利率贷款产品、再融资产品、房地产项目债券、REITS等。
防范风险亟需融资渠道多元化
面对住房金融市场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产品主要是贷款、风险主要由银行承担的现状,不少专家呼吁,中国银行业积聚的金融风险太高,为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
然而,来自商业银行代表的想法却提供了另外的角度。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刘铁民称,从长期来看,随着扩大内需,住房消费仍是热点,因此长期看好这块业务。中国商业银行住房金融业务的重要特点是住房的生产性金融服务与住房的消费性金融业务高度结合,即上下游联动方式,这有利于对开发企业的服务,也有利于开发贷款的风险防范。
央行研究局官员李德提出了4条风险防范的政策措施:完善法律框架,完善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强商业银行对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强对跨境外汇资金流动的管理;建立和完善住宅融资保险和担保制度。
专家预计,融资渠道将日益多元化,如房地产投资信托、房地产债券融资、基金及海外基金,项目融资、不动产抵押融资、证券化等,这将有效分散银行的风险。(郭凤琳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