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北京房价涨幅究竟是7.6%,还是14.8%?北京市统计局4月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北京市建委不久前发布的统计数据竟“打起架”来。同为官方的两个职能部门,为何却有两种不同的统计数字?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现时政府部门在发布房价信息时确实比较混乱,原因是计算房价有多种方法。(中国新闻网4月20日)
根据有关官员介绍,之所以会出现统计数据“打架”的尴尬,原因在于双方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办法。一种采取房屋均价的计算办法,而另一种则采取国际上通用的抽样测试办法。办法不同,自然数据不同。这道理谁都能理解,但问题是,持币待购的老百姓该以谁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当然,房价涨幅数据,对百姓购房的影响可谓不小。毕竟,无论是统计局的数字,还是建委的数字,都表明北京的房价的确在涨。但若透过此事看得更远一些,我们还会发现在房市中存在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数据“打架”。
事件一,房屋空置率究竟是多少?去年12月,众多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到2005年10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率已达到26%。对此,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于3月14日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计算得出空置率实际不到1%。事件二,日前,在天津召开的“河西商务节城市休闲经济论坛”上,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内地人均住宅面积水平较高,已经超过了香港及日本,引来议论无数。
有关空置率究竟是多少的争论,现在看来似已无太大的必要,因为空置率的高低,并没有真正揭示出时下房市出现的结构性矛盾,而结构性的问题,才是住房建设中必须直面的现实困境。至于人均住宅面积超过日本一说,随即也被有识之士予以否认,因为日本住宅面积按使用面积计算,而我国则按建筑面积计算,且不说两国人均住宅面积是否准确。仅此一点,便足以令人看出关公战秦琼的意味。
将几则有关房市统计数据“打架”的事件放在一起看,就会感觉到,这其中固然有计算方法不同的问题,但更多的却来自房市从业者们的故意混淆视听。房市信息的混乱,有技术原因,更有人为因素。由于在房市博弈中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处于强势地位,房地产商们与相关的管理者,便可以随意采取双重标准,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声势。
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