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日电 深圳商报今日刊载评论员文章指出,公用事业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公众关注度极高。价格能上不能下和行业独家垄断,则是老百姓意见最大的两个问题。
文章指出,两则关于公用事业定价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是广州地铁票价听证会方案将于明日公布,票价总水平有望下降;二是《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已提交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在有条件的行业将引入竞争。这两则新闻,意味着在这些问题上将打开缺口,意义重大。
公用事业的价格只升不降,一向为人们所诟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是我们的公用事业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现在,我们的公用事业部门要涨价,通常是以成本上升为由,倒逼政府同意其涨价。这种机制,企业的逐利特征明显。
文章提到,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是,根据物价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等指标,确定企业成本的上升率。再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进步、生产效率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生产效率的差距等因素,确定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率。当成本上升率大于下降率,才能提价,反之,就应该降价。这种制度,依据的是社会成本,而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这种定价机制就相对公平。
公用事业缺乏必要的竞争,则是其价格和成本高企的内在原因。现在,深圳明确了支持公用事业领域多家竞争的立法意见,可是,从立法意见到形成一套引入竞争的具体做法,还有相当的距离。
如何处理公用事业的天然垄断特征,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他们会尽可能将自然垄断业务中的非自然垄断业务剥离出来。比如说,电信、电力、煤气和自来水等都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但这些业务当中,真正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只是其中的线路、管道等输送网络业务。如果将输送网络业务和其它业务分离,非垄断业务由多家经营,形成竞争,这样,就在公用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从而达到平抑价格的目的。
文章最后指出,公用事业的管理,是个复杂的课题。如何在公用事业的转型中,既能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公益色彩,让居民得到实惠,是件考验政府执政水平的事情。 (苗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