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区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不发展民营经济,区域经济将无从实现资源整合;没有区域经济的整体规划、产业分工和政策协调,民营经济也将难以避免恶性竞争,难以发展壮大。
这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日前在“加快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论坛暨浙江吴兴峰会上提出的观点。程路认为,民营企业作为逐利性最强的市场主体,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繁荣了市场,而且积累了投资的能力和经验,承担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如果缺少这样一个主体,或者它的主体作用很弱,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素的有效流动,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分工都将无从谈起。
程路说,在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进程中,从短期发展态势看,有三大因素不容忽视: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宏观调控的实施;二是国务院36条的颁布和落实;三是过渡期结束后来自W TO成员和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在这三大因素相互作用下,他认为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长三角、珠三角以至整个东部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趋向增强。伴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开始,民营企业也普遍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或转型周期,其显著特点就是民营企业的“重工业化”和“房地产化”。
程路说,现在有些沿海地区,特别是“双三角”地区把一些资源型产业,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产业转移以后留下来的空间规划,应该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结构转换结合起来。一个方向是朝着技术创新的道路发展,另外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服务业的发展。
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将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承接东部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对能源资源项目的投资。
程路说,在中部地区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外商投资“北上”、“西进”的趋势在加快。目前一部分外资包括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陆续向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一部分外资企业出现把企业转移到越南等地的趋势;外资还直接加大在中部的投资。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不少台商已开始“秘密撤资行动”,有的把机器设备、厂房等转让给其他公司,有的将一些辅助部门甚至一个空壳留在原址,“主力部队”或北上或西进。内资企业也是这样。
三、民营经济将向更广泛领域进军,在垄断行业的上下游、当地产业链条延伸领域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区块。
程路说,今年初,《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份破天荒的文件,为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已有14家民营航空公司正在申请筹备或已经成立,奥凯、鹰联、春秋等民营航空公司已经投入商业飞行;6月29日,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综合性石油业实体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有近50家民营企业入股,涉及资本约50亿元。这表明,国务院36条的颁布和落实,使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在市场准入、投融资、财税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享受了平等待遇。所有这些,给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极大地调动民营资本新的创业激情,同时也必将促使区域经济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应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