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十月十三日电 题:广交会谋“变” 从综合趋向专业
作者 俞岚
享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从创办至今,历来以其综合性展览模式而闻名。但时至今日,面对着展览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广交会要谋“变”。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秘书长徐兵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广交会正在从综合性展览的定位,逐渐向综合性和专业性并重转型,并“最终将走向专业性的展会”。
近年来,展览业正在日益成为市场的香饽饽。由于展览行业门槛相对较低,而一旦成功,收益惊人。因此,在短短数年间,各种展会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目前,基本上在中国每个中型城市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展会。
与此同时,国际知名的跨国展览巨头,如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德国汉诺威展览会等也纷纷加快进入中国。
广交会正面临“内有追兵,外有强敌”的两难境地。几乎与此次广交会同期进行的,就有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等一大批或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展会。另外,诸如设在阿联酋的迪拜“中国商品城”之类的海外贸易平台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交会的客流。
第九十七届广交会,首次出现了参会企业数量的下降。此届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低于九十六届的水平。
广交会到了谋“变”的时候了。徐兵表示,专业化将是广交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朝着这个目标,广交会在优化参展商和采购商结构,优化参展商品的质量,优化展览服务环境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与以往“什么都有”的布局相比,此届展会在坚持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专业性,即根据商品专业归类和相关展区的关联性,对展区进行了优化调整。如,在流花路展馆十二号和十四号馆,新增了一万六千平方米的面积,作为纺织原料及面料展区,使纺织品服装展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几乎可以和国际上专业的展会相媲美”。
在服务方面,广交会亦变得更加“人性化”。如展馆内各类导向标志系统的设置,采购商办证中心的设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采购商翻译中心的完善等举措,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了更加专业的服务。
而展期的变化,更是体现了广交会誓与国际展览业通行标准相接轨的决心。与最初三十天的展期相比,一届分成两期,每期持续五天的时间安排与国际通行做法更趋吻合。
明年的秋季,广交会将迎来百届华诞。经历过风雨,享受过成功,此刻的广交会正在励精图治,积极应对挑战,企盼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