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截至9月底,全面股改已经推出了三批99家公司。加上试点中已经完成股改的45家,总数达到144家,占到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十分之一强。股改全面推进的快节奏可见一斑。不过,目前股改仍在浅水区进行,99家公司没有B股、H股和绩差公司,可以说截至目前,股改“捏”得仍是“软柿子”。
“活儿太糙”
9月12日,沪深证交所推出了全面股改后第一批40家公司,随后两周又相继推出了38家和21家。三周共推出99家公司,相当于每个交易日近6家。
事实上,因为推进的快速度,前三批公司中已经出现了技术操作上的问题。
“全面股改的具体进程却并不能令人满意。”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分析说,就以最早申报股改材料的40家上市公司来说,且不说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尚没有完全协调好的,或者非流通股股权存在瑕疵、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调解处理的就不在少数,至于相关的股价文件行文粗糙、数据不准确之类,更是数不胜数。
统计显示,第二批申报股改材料的38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公布具体的股改方案,而且在申报材料整整一周以后,也还有3家公司没有公布。第三批申报股改的21家上市公司中,也有1家没有及时公布股改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这说明有的公司股改方案并没有成熟,而有的公司可能根本就没有做完方案。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全面股改后,大股东修改方案行为愈演愈烈。据统计,42家第二批试点公司中共有23家修改了方案,占第二批试点总数的55%。40家第一批全面股改中共有30家公司修改了方案,占第一批全面股改已公布最终方案公司总数的74%,其中提高对价的25家。截至9月30日,全面股改第二批公司,修改方案的比例更是上升至81%。
业内人士表示,修改方案是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讨价还价的过程,符合市场博弈的规律。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讨价还价一方面了降低股改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投资者对股改对价的预期,无益于公司的诚信度。
9月末的“疲软”
股改全面启动以后,股市的走势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9月下旬,出现了较大的下跌行情,大盘从9月20日的1223点跌至30日的1157点,跌去了近70点。
桂浩明指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上市公司推出的股改方案不够完善,有的甚至连完整的方案也拿不出,以致影响了投资者对未来股改的预期是有密切关系的。
业内人士分析,市场表现疲软还有对再融资的恐慌原因。
按照前三批的推进速度,完成全部上市公司的股改只要10个月的时间,达到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所说“新老划断”阶段的公司股改数,只需2个月的时间,再根据中小企业率先股改的进程看,深圳新老划断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意味着再融资将开闸。
10月试“深水”
尽管第一批和第二批股改公司共有78家之多,但特色并不鲜明,直到第三批公司,武钢股份、新钢钒等公司的纷纷亮相,拉开了央企全面股改的序幕。不过,备受关注的B股、H股公司和绩差公司的仍未出现在名单中。
根据证监会的消息,根据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安排,由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商务部五个部委组成的三个联合工作小组,到9月28日已完成6个省市的调研。
调查组表示,含B股、H股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并无大的障碍,基本具备了进行股改的条件,这类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B股、H股公司股改正式破题,意味着10月份股改进入了“深水区”。
而大市值公司股改进程无疑是能否顺利突破深水区的关键。从国务院调研小组在各地召开或即将召开的座谈会来看,参与座谈的公司以大市值公司居多,央企在其中占据了一定比例。市场人士预计,随着难题逐步破解,大市值公司股改进程可望加快。此外,股权分散的公司以及ST股公司,都将是股改不得不涉足的更急更凉的深水区。(吴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