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0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上月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获筹建批文。银监会同时要求,筹建工作六个月内完成。自此,这家未来中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式进入了“临盆”的紧张准备阶段。邮政储汇局一位人士表示,在存款业务、中间业务方面,邮政储蓄和其他商业银行并无差别,“就像一个商业银行”,真正让邮政储蓄担心的是资金运用。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韦东认为,“对于邮储来说,传统的‘靠网点吸储,靠转存款吃饭’的盈利模式下所形成的相对僵化的运营机制是最大劣势。”
邮政储蓄也正在摸索造血机制。2005年12月,银监会批准在福建、湖北、陕西等三省首批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今年3月试点逐渐展开,邮政储蓄告别“只存不贷”。
虽然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拓展了邮政储汇局的资金运用渠道,但目前还只是局限在小范围试点。邮政资金的运用渠道依然十分有限,目前主要包括购买债券和协议存款。近两年银行业资金充裕,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收益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据悉,到2005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存款余额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五位。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56%。
如此庞大的摊子使一些人士对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产生了担心,但韦东认为,邮储不会担心资本金不足。他说:“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建行、中行、工行这些巨无霸股份制改造时资本充足率问题的解决方式,就不难发现资本充足率问题并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一方面,邮储银行作为纯粹的国家‘嫡系部队’,任何时候都不会缺乏国家资本的支持;另一方面,各类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近乎痴迷的青睐,只会使资产质量极端优良的邮储银行成为不可多得的资本追逐对象!
真正的难题在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市场化经营时所面临的机制和人才的瓶颈。
据报道,银监会去年派出邮政储汇局检查组1284次,检查机构12425个,仅次于农信社及农商行、国有商业银行。让监管部门头痛的是,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邮政储蓄机构内控薄弱,资金案件不断发生,并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不清,财务与邮政混合,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监管难以深入。(赵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