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男女比例需要干预吗?
高校女生比例迅速上升,带给我们的观察和思考,也许并不仅是追溯因由这么简单。在感叹高学历群体中女性崛起现象的同时,不少专家提醒必须注意分析这一现象的种种外延。
高学历女性撑起半边天
“我身边的朋友家庭中,妻子学历比丈夫高的随便一想都是。”媒体工作的小刘感慨万分。
他说“女性学历越来越高未必是坏事,现在的家庭组合中,妻子学历比丈夫高的现象多起来了。这在以前的家庭当中是不可能接受的,但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样的家庭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大有裨益,传统观念中母亲只需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但现在,在对孩子的学业和人格培养上她们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了!
机关工作的张先生毫不隐讳地承认,因为妻子的学历比他高,收入也比他高很正常。他认为,两个人对家庭贡献的只有量上的区别,没有质上的区别,有个高学历的妻子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不过,在高校里,女教师能够评上教授职称的已经是凤毛麟角。虽然现在这种状况可以改变,但这个表现与她们在学校里的辉煌相比,就有些不对等了。
对于这个问题,党志教授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社会资源对女性的公平程度。现在高校做项目其实是“跑项目”,这就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跑”,而女性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劣势。她们不太热衷于去做这些事情,也是受她们自身心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女性在高学历群体中所占的只是“量”的强大,在社会人才上却未必有“质”的优势。
高校准备好了吗?
面对可能成为趋势的“女生潮”,传统在数量上都是男生占优的高校是否应该做一下准备?
高校内的教育专家在思考这一问题,首先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改革开放以后,目前很多高校还是按照上个世纪80年代的模式建设的,从学生宿舍到娱乐设施大多以适应男生要求为主,如学校里的活动场所只有适合男生的球场等,适合女生活动的场所根本没有或少得可怜,“大学里的女生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去逛街,没什么娱乐可言!
部分高校也坦言,学校一下多了这么多女生,在后勤上恐怕也难以跟上。如女生宿舍,目前不少高校的老校区还是沿用集体卫生间和集体浴室的旧宿舍,对女生日常使用非常不方便。
同时,张敏强还指出,由于女生本身的心理特征是趋于感性而且早熟,对于感情投入度大,因此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比男生多,加强高校心理辅导特别是对女生的个性辅导,是一个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男女生分数线不同?
去年北京大学小语种招生过程中,该校外国语学院对男女生设置了不同的分数线。此举引来各界的激烈反应,但是不少高校教授对这种做法却并不全然反对,甚至承认目前在不少高校这都已经是“潜规则”,“只是不明确说出来而已。”
张敏强认为,任何一个学校在招生的时候都会注意到男女生比例协调,但是要注意方式。“很多学校预先就设定好男女比例,在招生的时候会打出某某专业只招男生,或者男生女生按什么比例录取,这种方式就比较乐于让人接受!
李伟民则认为,高校更需要思考的也许并不是男女比例问题,而是应该在具体的课程专业设置上注意引导,注意发挥人才的能力,从深层次看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女生一样有创造能力,也不是所有女生都只会死记硬背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邱瑞贤、杜安娜)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