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在处理内政外交时,往往都会在此问题上犯难:经济活动的首要目的是使消费者得益,促进全社会福利,还是尽可能地增强国家的力量?
具体到石油问题的考虑上,情形变得有些诡异:在高度的垄断下,消费者利益和中小企业的利益受到挤压,国家利益也不见得增进。
国际原油价格在7月14日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最高纪录之后,就一路下跌。与7月14日相比,虽然有小幅回升,但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已下跌了约18%。这也有大的国际宏观背景的:美国近期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个储量可能高达150亿桶的大油田,美国原油储量可能将由此增加50%以上;第二,中东局势已趋平稳。因此,在短期内,国际油价是走低的。
随行就市,这是实行市场经济最需要明白的规律。民间和媒体近期质疑油品零售价不跌的声音日增,而国家发改委和石油巨头却没有明确的表态。
从2005年至今,国际油价一直涨涨跌跌。中国内地的油价涨价5次,而只小幅下跌一次。我做了个统计,一年半时间,每吨汽油出厂价净涨居然达到1450元人民币,远高于同期国际油价的涨幅。中国的消费者为此所苦,是不争的事实。
2004年10月19日《中华工商时报》一篇报道称,油价高涨让地方经济苦不堪言。高油价让台州1万多家塑料制品企业中有1/3左右处于停产状态。油价上涨真正受影响的大多还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与此同时,中国石化等巨头,却从中央财政中获得巨额补贴。
虽然中国石油行业的专家认为炼油厂因各种政策所限仍在亏损,但是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反差(消费者利益受损,石油巨头得到暴利)还在目前中国采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发改委拿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个石油交易市场的价格综合统计,取三者的平均数作为一个价格基数,然后再确定国内的油价。但是,有一个特别厉害的机制藏于其中,就是国内的油价调整要滞后于国际油价调整的一个月左右。
实质的行政;ば哉卟艘韵卤锥。第一,国内各种价格调整的流程如下:企业先提出调价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及其下属的物价局根据呈报的材料进行审查。而油价下跌,垄断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动力申报降价,因此,这种降价是非到迫不得已才会出现的。第二,国内油价的波动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会产生巨大的套利空间。一个月后的价格当前可以预见,如果是涨可以囤货,如果是跌就赶紧卖掉。2005年七八月,广东、福建等多个省份闹起严重的油荒,许多人认为根本不是没油可供,而是囤油不售,人为地制造供应紧张,以要挟国家有关部门。
今年5月,国内成品油大幅上调时,有技术背景的网友提出了中国是最大劣质油买家的说法!毒萌毡ā肪驮ǖ溃壳爸泄钠倒收现杏50%是间接由燃油质量问题引发的,网友的说法部分得到印证。而许多省份,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还要求消费者强行添加清净剂(可以降低油质质量缺陷给汽车造成的伤害),许多消费者对此颇为不满。
提起石油,往往都是与内政外交有关。美伊战争前后,中国国内学界和政界对石油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战争之后,基本形成一套当前的石油战略概念。但是,此战略的重点却是如何找油、采油。而如何让石油巨头进行全方位国际市场竞争,达到消费者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在国际上,中国的石油战略影响力不够,对国际石油期货的熟悉度不够。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陈久霖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国内,形成高度卖方垄断的现象,虽然中央已经明确表示要收暴利税,但是受损的阶层没有得到明显的补助。
长此以往,忽视消费者利益的石油战略也会影响到国家利益。因此,必须培养中国企业运用各种交易工具避免油价波动的冲击,学会与他国进行利益分享和互补。在国内,必须打破高度垄断的局面,使国内油价与国外油价同步调整。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吴木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