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乔塞特·希兰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已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粮价上涨态势有可能至少持续到2010年。 中新社发 江苏-徐瑞平 摄
|
猪肉价格还会不会上涨,食用油、大米、花生价格会不会下调……“两会”期间,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米袋子”、食品价格等问题成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才能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罗强代表、刘汉元委员、李钺锋委员纷纷就此提出建议,希望能尽快实现战略构建粮食预警体系和创新粮食产业发展体系。
严峻挑战:2-5年后每年将进口粮食近亿吨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重于泰山!比舜蟠砺耷、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李钺锋对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均非常关注。2007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和副食品全面涨价,几位代表和委员均认为,这将影响民众的生活、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李钺锋委员指出,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接近5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但农业基础薄弱、技术服务滞后、土地粗放经营、生产成本激增、地方政府轻视等问题依然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肉食品需求增加和生物能源与生化产品加工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粮食需求大增,供给出现较大不足,预计2-5年后每年需进口粮食0.65亿至1.1亿吨,将出现严重的战略依赖;估计10年后总量缺口将在1.0亿至1.5亿吨之间,将临近或超过25%的粮食战略安全高危线。
尴尬现象:农民“重工轻农”粮食猪肉供给不足
“一方面,市场上的大米、玉米、大豆、小麦、猪肉供给不足,城镇、乡村食品、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者——农民却纷纷‘洗脚进城’,造成了大片大片的良田荒废!弊魑窆ご笫写镏菔械氖谐ぢ耷浚源烁惺芴乇鹕羁蹋赫庑┠昀,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到东部沿海以及西部的中心城市务工,由于收入比种田高出几倍甚至十倍,“重工轻农”思想在农村非常流行。罗强根据统计数据测算,西部地区约有30%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尤以重庆、四川两省市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占比最高。这使西部地区土地撂荒严重,新技术推广困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大片良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
对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刘汉元委员感受也非常深刻:养猪不赚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养猪积极性,市场供给锐减;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猪生产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猪肉市场的供需失衡,导致生猪供销矛盾加大。
出台标准:政府财政向农业提供补贴
“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加,5至10年内世界也将陷入全面的粮食短缺、食品匮乏时代;如果不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我国将面临在国际市场上无粮可购的深刻战略危机。”对此,李钺锋委员建议,我国应该参照欧美国家扶持标准向农业提供补贴,努力体现“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思想,吸引或留住部分青壮年农民和知识农民,建立农业或粮食生产发展特别基金,支持成立粮农协会、合作化粮产经济组织和粮农大户。
价格变化:尽快建“米袋子”监测预警体系
“要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也要严格控制,防止出现轮番涨价;要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闭攵宰芾碓谡ぷ鞅ǜ嬷刑岢龅拇胧,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应尽快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特别是战略构建粮食预警体系,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通过这个粮食预警体系,建立粮食和副食品生产的国家价格指导调控系统,区别性地通过综合性举措,保证生产稳定、持续增长,改革购销体制,疏通购销渠道,健全粮食批发和期货市场,大力推进平原区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现代化和适时推进浅丘地区农业合理规模的小型机械化、现代化。(特派记者 杨东)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