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已经习惯于到“邮政局”去寄信,但从9月4日开始,在天津、浙江、山东、四川和陕西这五个省(市),“邮政局”的牌子改名为只负责行业监管的“邮政管理局”。普通邮政业务将由今后成立的邮政公司办理。国家邮政局负责人称,这标志着中国邮政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其他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也将随后陆续挂牌。按照国务院对邮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设立省(区、市)邮政管理局,作为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受国家邮政局垂直领导。
“逼”出来的改革
邮政体制改革被专家称为“逼”出来的改革。据了解,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开始,邮政系统便开始步入亏损窘境。邮电分营当年,即1998年的亏损额达179亿元。近几年来,邮政系统不断强化业务管理,实现逐年减亏。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经济运行指标显示,2005年中国邮政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623.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业务收入574.7亿元,同比增长7.6%;亏损额降至3.98亿元。
分析邮政系统亏损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邮政管理费用增幅较高,业务成本增速高于业务收入增速;另一方面则缘于其所承担的“普遍服务”。一般来说,邮政业务分为普遍服务(如通邮等)和竞争性服务(如特快专递等)两种。由于国家对公民通信权利的保障,邮政的普遍服务业务每年都要承受巨额的亏损。国家邮政局2005年年报显示,由于中国地理、交通环境情况复杂,地区差距大,很多边远乡村地广人稀、邮件量少、没有公路,只能用马班或步班邮路传递邮件,运营成本很高。目前,每件信函寄本地的资费是0.6元,寄外地是0.8元。据测算,信函运递的全国平均成本为1.62元,边远地区则高达17元。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大举进入快递及信函市场,中国邮政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国家邮政局负责人坦言:“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长期以来,邮政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邮政传统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自去年以来,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悄然加快。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同年9月,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三次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邮政体制改革工作;2006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邮政局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两个文件。邮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如果说此前邮政体制改革一直停留在‘方案’上的话,那么9月4日天津等五省市邮政管理局的成立,则标志着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原本定位于‘公用企业’性质的省级邮政局将正式脱下‘运动员’的服装,转变为肩负监管职能的‘裁判员’!惫矣收忠晃荒诓咳耸扛嫠呒钦撸律枇⒌氖〖队收喙芑沟闹饕霸鹗枪岢怪葱泄夜赜谟收幸倒芾淼姆煞ü、方针政策和邮政服务标准;监督管理本地区邮政市场;组织协调本地区邮政普遍服务以及机要通信、义务兵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盲人读物寄递等特殊服务的实施。
然而,有关专家认为,此次政企分开对于邮政体制改革而言,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在当前国外快递公司大举进攻及国内上千家私营邮递公司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中国邮政企业还要面对转换观念、削减冗员、转变经营方式等诸多难题,邮政改革之路尚远且艰。
基层邮政人员有信心
据知情者透露,在此次邮政体制改革中,除省级邮政局拆分为邮政管理局和省级邮政公司以外,省级以下邮政部门都将划归中国邮政企业集团。业内由此普遍担心,由于利益关系,基层邮政系统干部职工对改革不太容易接受。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此前的担心相反,基层邮政系统多数同志对此次改革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信心。
“政企分开后,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卑不帐⌒鞘杏收志殖だ钋5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乐观地说,“作为企业,我们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加明确,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山东、四川等地的一些市、县邮政局的领导也都表示,他们并不害怕竞争。一方面,从信函通邮等普遍服务业务上讲,国家仍将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减少邮政企业的亏损;对于一些偏远山区,他们通过与基层代理机构签订经济合同,以委托代办方式,减少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从物流快递等竞争性业务上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中国邮政早已“织”就一张遍布城乡的邮递服务网络,特别是在二线城市以下直至广大农村,邮政依靠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农资、种子等物流配送业务,市场竞争优势是其他任何公司所不可比的。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王莉 李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