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1日电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06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束一个多月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7月28日首次向媒体公开披露了谈判的详细过程,并表示,“纵观整个谈判(过程),是由中国主导。中国握有话语权,中方的态度、观点、依据被对手广泛重视,使得供方大幅度涨价的计划并未实现,现在达成的协议是一个折中方案。……这次价格谈判,中国得大于失。”
罗冰生介绍,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3月为供方铁矿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需方中国宝钢、日本新日铁、欧洲安赛乐三家钢铁集团进行三对三的谈判,供方要求涨价超过40%以上,而需方则要求降价,双方僵持不下。
今年4到5月双方共进行三轮谈判,焦点集中在中国,开始中国一对三的谈判,供需双方看法差距缩小,但仍然无法达成一致,中国主导谈判全过程。
但从5月15日开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达成铁矿石粉矿涨价19%,球团矿降价3%的协议,而块矿则没有明确。
中国坚持要考虑中国市场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应有不同价格,但亚洲主流钢厂随之接受19%的涨价协议,进一步缩小了双方谈判的空间,中国也只能同意该协议价格。
罗冰生反思今年价格谈判过程指出,今年1至4月国内铁矿石进口激增,比实际需求多进口1100多万吨,这是虚假的需求旺盛,对谈判双方来说只能是对供方有利,对中方不利;而国内有钢厂和贸易企业通过长期合同进口铁矿石后在国内高价倒卖,价差达到10美元,同样也给了外方以谈判口实。
罗冰生表示,下一步中钢协将联合相关协会规范国内铁矿石贸易及进口秩序,为明年的铁矿石谈判做好充分准备。
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6135.5万吨,同比增加3010.33万吨,增长22.94%。中国产生铁19319.6万吨,按含铁量计算,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为53%。(杨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