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广告服务 |
|
中新社综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尚待时日 2002年07月29日 08:25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 张明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越来越多的“MadeinChina”产品出现在全球市场,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在连续两天的“世界制造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与会官产学人士的主流意见是:中国制造业同先进工业国尚有相当差距,但也要看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独特优势,正确定位,经过努力,将来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 二00一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这是因为,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分额中名列第一。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境外企业的生产基地。 中国是否已成为日本通产省所说的“世界的工厂”?在本届论坛上,曾主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工作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指出,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自主核心技术来看,中国还远远比不上十八世纪英国在世界的地位,更比不上十九世纪以后的美国和日本。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也在书面发言中认为,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十九、二十世纪的英、美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都在二成以上。按这样的概念来判断,中国现在还谈不上是“世界工厂”。 按中国的统计,一九九九年中国第二产业产值(含建筑业)将近五千亿美元,世界排列第四,仅占百分之五。而日本比重都在百分之十五。二00一年全球五百强企业中,中国虽有十一家进榜,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业。经叔平分析,中国工业产品产量虽大,但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 在坦承中国制造业不足的同时,官产学界人士在论坛上也肯定制造业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陈锦华认为,在本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业化,仍然是一项战略性任务。经叔平指出,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是工业现代化。而工业范畴中,采掘业由于资源的限制,在中国不可能再有太大发展空间,这使制造业在工业现代化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表示,未来二、三十年制造业是中国工业化的主体产业,建议国家确立以制造业发展为重点、适应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工业化战略。 信息时代如何发展制造业是本次论坛上的另一热点。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共政策组的研究成果表明,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珠江、长江三角洲有条件率先成为工业化的“制造业世界工厂”,并进而转向信息化的“知识世界工厂”,将传统制造业逐渐向中国内陆转移,使中国成为“二元世界工厂”。北京大兴工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绳立成也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制造业发展还需从四个方面突破资金瓶颈:银行渠道、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社会资金。联想控股副总裁曹之江认为,借助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完)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